环球热资讯!冠脉造影源于一次意外

2023-06-24 09:59:25来源:个人图书馆-Xiac2cmv1bxedf

冠脉造影源

于一次意外

目前,诊断冠心病最“靠谱”的检查技术就是冠状动脉造影术,而这种技术的发展与一次医疗意外有关。


【资料图】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血管造影技术问世。1928年,德国医生维尔纳·福斯曼将一根长度为65厘的导管插入自己的肘前静脉,成功使其抵达右心房,开启了心导管术时代 。至 20世纪50年代,外周动脉造影术已经相当普及,却从未有人敢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当时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若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冠状动脉,会导致心脏骤停或引发心肌梗死。

1958年10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 弗 兰克·梅森·索尼斯医生(1918~1985 年)正在为一位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检查,但当他推入 40 毫升的造影剂后,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却清晰地显影了。索尼斯意识到一定是本应止步于主动脉根部的导管头端进入过深,到达了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他紧张极了,随时准备给患者开胸除颤。然而,心电监护器显示患者出现了短暂的心脏停跳,却并没有出现更严重的心室颤动。当时,患者意识还清醒,听从索尼斯的指导,开始反复剧烈地咳嗽,增加胸内压,促进心肌毛细血管中的造影剂排出。在咳嗽三四次后,患者的心脏又开始了跳动,并在 15~20 秒内恢复正常。后来的几天,索尼斯不停反思这次医疗意外,如果人体可以耐受如此大剂量的造影剂直接注入冠状动脉,那么以小剂量、低浓度的造影剂进行冠脉造影或许可行。于是,他开始尝试将心导管插入术、血管造影术和 X射线摄影等融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冠脉造影技术。在为超过 1000 例患者实施了冠脉造影术后,索尼斯于 1962年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然而,当时缺乏有效的冠心病外科治疗方法,即便能通过冠脉显影来明确诊断,也没有太大的治疗意义。

在心脏外科方面,20世纪30年代,美国医学家克劳德·贝克提出可以通过改善心肌供血来缓解心绞痛。二战结束后,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阿瑟·马丁·温伯格教授将胸壁上的内乳动脉接入心肌内,使其为心脏供血,试图治疗心肌缺血,类似于现代 的冠脉搭桥术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证据阐 明手术效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其他医生采纳这个方法 。直到1962年 ,索尼斯对接受过温伯格教授治疗的两名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一名患者移植的血管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间出现了广泛的侧支循环,证明重新接通血管确实能够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冠心病。另外,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其他试验也从心肌代谢角度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冠状动脉造影术才有了“用武之地”,可以用来确定心肌血管重建手术的合适患者以及评估疗效,将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推入一个新纪元。

1962 年,阿根廷的雷内·法瓦洛罗研究员加入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并对血管重建手术和冠脉造影术产生极大兴趣。他沿着索尼斯教授的足迹,更加深入地研究冠状动脉解剖学。1967年,他对一名 57 岁女性的右冠状动脉进行了大隐静脉植入术,即从患者的腿上取一段血管,架在原来堵塞的冠状动脉旁作为桥梁,让血液通过它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世界上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就此诞生。

总的来说,索尼斯医生发明的冠脉造影术也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6 年 6 月 12 日,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乌尔里希·西格沃特教授在一位 56 岁的重症心绞痛患者的左冠状动脉主干远端分叉处中植入支架后,血管立即通畅,症状也随之消失。这是临床上首次成功应用介入技术在冠状动脉放置支架,为心脏内科在心脏血运重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在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黄宛、方圻和陈灏珠早在 1951 年,就相继开展了右心导管的检查。1973 年,陈灏珠教授完成了我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74 年,北京阜外医院的郭加强教授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987 年,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冠脉搭桥术和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最重要的 3 种方式,而后两者的诞生与推广都源于冠脉造影术的发www现。

作者: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